3月14日,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吳清海,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,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接受了采訪,并以“如何為質量強國提供計量保障”為主題,與網友進行交流。其中,謝軍分析了計量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應當發(fā)揮的積極作用,對于如何減少對進口儀表的依賴程度也進行了解答。
謝軍指出,當前,中國的經濟發(fā)展進入了新常態(tài)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。從生產領域加強優(yōu)質供給,擴大有效供給,提高結構適應性,使供給體系質量更高,能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。他說,計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,作為國家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,計量在供給側結構改革方面應該是大有作為。
第一,作為國家重要的戰(zhàn)略資源,同時也是作為統(tǒng)一全國量值的最高依據的計量基標準的供給,必須是最高級別的,也應當是最優(yōu)質的,更應該是最精準的。我們應當緊抓國際計量變革的機遇,加快建立國際一流的量子基準和新一代的計量技術體系,從而不斷搶占計量科技發(fā)展的制高點,力爭在這次計量變革中實現(xiàn)彎道超車。
第二,計量的供給還應當是有效的,產業(yè)發(fā)展需要什么樣的測量技術和能力,科技創(chuàng)新需要什么樣的測量設備、手段和解決方案,我們就要努力提供什么樣的計量服務。這里既包括計量基標準的建設,也包括相應的計量技術和方法的研究?傊褂嬃抗┙o成為符合實際需求的有效供給。
第三,確實我們也面對計量供給能力仍然不足,國內高端儀器儀表依賴進口比較重,量值傳遞能力不能完全適應科技創(chuàng)新和企業(yè)實際需求的現(xiàn)狀。因此,我國也急需加強計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把改善計量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,增加量值傳遞能力供給,提高計量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,提高計量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和靈活性,使我國計量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(fā)展不斷升級的需要,實現(xiàn)計量供給由目前的水平向高水平躍升。